首页 >> 品三国(下) >>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玉貌绮年 陪读妈妈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
品三国(下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下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下)最新章节

第四十四集坐断东南(2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这就奇怪。既然孙权与刘备、曹丕都翻了脸,他还等什么?

道理也很简单。正因为都翻了脸,就更没有安全感了。实际上孙权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安全感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,孙权在接受曹丕封号之前曾给诸将下了一道命令。孙权说,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(存不忘亡),安全的时候忧虑危险(安必虑危),这是古人留下的最好的教导(古之善教)。何况诸位人在边境(处身疆畔),面对强敌(豺狼交接),难道可以轻率疏忽不想到意外吗(轻忽不思变难哉)!很显然,孙权是一直将曹、刘视为“豺狼”,从来就没放松过警惕。

不过孙权也知道,曹魏其实是惹不起的,也就躲得起。所以,翻脸后“犹与魏文帝相往来”。刘备那边,也不要得罪得太厉害,还是见好就收。最好是两家都不得罪,或者又打又拉,都不把事情做绝。这大约就是孙权的心思。不信你看他那个年号叫什么?黄武。分明就是曹丕的黄初加刘备的章武。等到后来称帝,他的年号就叫“黄龙”了(这时蜀的年号叫建兴,魏的年号叫太和)。那意思也很清楚:寡人已经鲤鱼跳了龙门,其奈我何!

这就是孙权了。他走的是一条既不同于曹操,也不同于刘备的道路。史学大师翦伯赞先生有一句妙语,说曹操是“把皇袍当衬衣穿”。据此,我们也可以说:刘备,是把衬衣当皇袍穿;孙权,则是把皇袍反过来穿。或者说,孙权是自己做一件皇袍,先反穿着。等到时机成熟,很方便就能正过来穿。陈寿说孙权“有句践之奇英”(《吴主传》评),这实在再准确不过。请大家想想,勾践,岂非正是一个可以反穿衣服的人?只不过他穿的是王袍而已!

现在,我们可以回答上一集提出的问题了:为什么孙权能够得到老臣拥戴新人投奔,会引得众多英雄竞相效力?就因为他有“勾践之奇”,乃“英人之杰”。毫无疑问,一个能够这样做皇袍和穿皇袍的人,正是周瑜、鲁肃他们希望辅佐的。

那么,孙权是这样的人吗?

是。孙权这个人,大约是有些特殊天赋的。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引刘琬的话,说他“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”。怎么个“骨体不恒”呢?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说是“长上短下”。怎么个“形貌奇伟”呢?注引《江表传》说是“方颐大口,目有精光”。颐,就是面颊。“方颐大口”大约就是威武雄壮,“目有精光”则自然是炯炯有神了。他的性格也很好,是“性度弘朗,仁而多断,好侠养士”。更重要的是,他很早就参与孙策的军政要务(每参同计谋),而且发表的意见往往让孙策吃惊(策甚奇之,自以为不及也)。于是,孙策便经常把他带在身边,而且在群僚毕至之时会回过头来对他说,兄弟,这些人今后都是你的大将。

孙策没有错看孙权。我们知道,孙权接班时才十八岁,正所谓血气方刚,何况原本颇有侠气!然而一旦接手政权,就立即变得沉稳起来。前面说过,就在孙权刚刚接班的那一年,经周瑜劝说和推荐投奔孙权的鲁肃,曾经为孙权规划了一个宏伟蓝图,明确提出要“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”。当时孙权怎么说呢?孙权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孙某在地方上尽力,不过是为了辅佐汉室罢了(今尽力一方,冀以辅汉耳)。你说的那个事情,不是本将军能够想能够做的(此言非所及也)。这话依我看,恐怕是打官腔。因为当时的情况,正如吕布所说,是“郡郡作帝,县县自王”(见《三国志·吕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所载吕布与萧建书),想做皇帝的不在少数。别人想,孙权就不想?我看也是想的。事实上,据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,二十二年以后孙权称帝,登坛之前还特地回过头来对众人说,当初鲁子敬就想到了今天,真可谓“明于事势”了。可见“非所及也”是言不由衷,“明于事势”才是心里话,只不过以孙氏集团的实力和孙权个人的能力,此刻还做不了皇帝梦,不能不打哈哈,敷衍过去。

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孙权他沉得住气。沉得住气,是一个政治家、军事家必需的素质。读过《曹刿论战》的人都知道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也就是说,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,比的就是谁更沉得住气。如果敌强我弱,那就更得沉住气。你想,敌人原本气势汹汹,你自己再沉不住气,岂不是自取灭亡?所以,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往往都是后发制人。所谓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,就是首先要自己沉住气(敌进我退),然后让敌人沉不住气(敌驻我扰),最后才能克敌制胜。

实际上孙权在他创业的过程中,一直都很沉着稳健。据《三国志·吴主传》篇末裴松之注,晋人傅玄在谈到孙权与孙策的不同时,就说孙策的作风是“明果独断,勇盖天下”,孙权的策略则是“乘间伺隙,兵不妄动”,所以“战少败而江南安”。的确,孙权虽然“坐断东南战未休”,却基本上不打无把握之战。但凡主动出击,总能有所收获,至少无大损失。比如建安八年征黄祖,结果是“破其舟军”;十二年再征黄祖,结果是“虏其人民”;十三年三征黄祖,结果是“屠其城”而“枭其首”;十四年征曹仁,结果是“仁委城走”;十九年征皖城,结果是“克之”。这都是因为“兵不妄动”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我可以插嘴吗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