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下) >>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反差 玉貌绮年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
品三国(下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下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下)最新章节

第四十七集逆流而上(2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然而陆逊不会这么想,因为他是“士”。士的特点是什么呢?以天下为己任。天下是谁的?在国士们看来,既是皇帝的,也是士人的。皇帝是天下一统的象征,士人是天下太平的支柱。士人作为国家的栋梁,不但要辅佐皇帝治理天下,还要协助皇帝处理好立储问题。因为太子命系国本。太子不牢,国本动摇。保住太子,这是国士们的责任。因此,陆逊不认为这是孙权的“家事”,而认为是东吴的“国事”。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多管闲事,而认为是忠心耿耿。然而,陆逊的一腔热血却被迎头泼了一瓢冷水,而且是风刀霜剑严相逼,让他冷彻心脾,难怪要“愤恚致卒”了。

陆逊实在太天真。他以为,孙吴政权已经“江东化”,江东士族也已经“孙吴化”,孙吴政权与江东士族已经融为一体,变成“一家人”了。他哪里知道,孙权的“江东化”是不得已。孙权只是利用江东士族,永远都不会信任他们。他更不知道,由于前面说的那些原因,孙权其实早就想整他了,只是没有机会。这一次,不过是借机发难。

孙权会借一件事整另一个人吗?会。张温一案就是。张温的遭遇,最能让人体会到什么叫“冷暖人生”。张温是江东名士,出身吴郡“四大家族”(顾、陆、朱、张)的张家。他本人的素质也很好,《三国志·张温传》说是“少修节操,容貌奇伟”。据田余庆先生考证,张温出仕,是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。想当时推荐他的人一定很多,引起孙权注意。孙权便问群臣,张温可以和谁相比。大司农(农业部长)刘基说,可以和绥南将军、钱唐侯全琮相提并论。太常(首席部长,管礼仪祭祀)顾雍却说,张温这个人,当今之世,无与伦比(当今无辈)。于是孙权召见张温。召见的时候,张温文采斐然,对答如流,旁观者都斜着身子伸长脖子听得入迷,孙权也肃然起敬礼遇有加。召见结束出来后,张昭还特地拉着张温的手,说老夫向先生致意了,先生应该明白老夫的意思吧!张昭的意思究竟是什么,我们也不清楚。但他对张温另眼相待,则是肯定的。可以说,张温的出仕,是隆重推出,闪亮登场。所以,他刚一进入东吴政权,就平步青云,扶摇直上,两三年内迅速提升,从议郎、选曹尚书而至太子太傅,并以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汉。

然而,张温从蜀国回来以后,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孙权开始莫名其妙地忌恨他,终于找岔子将他下了大狱,后来又罚往本郡做苦力,六年后病死。两个弟弟,也一并被废。三个姐妹也受连累,命运非常凄惨。

那么,张温又是因为什么案子而挨整的呢?

此案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。简单地说,就是一个名叫暨艳的官员,检核三署,惹出事来。三署,就是五官中郎将署、左中郎将署、右中郎将署。三署的干部叫郎,也叫郎官,有郎中、中郎、侍郎。这些人平时跟随在皇帝身边,宿卫扈从,培养锻炼,有了机会就放出去做官。所以,所谓“三署”,用田余庆先生的话说,其实就是吴国官员的“养成和储备机构”。三署中的郎官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“第三梯队”。当时,暨艳担任的职务,是选曹尚书,也就是负责选拔任命官吏的主办官员。他发现三署郎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,很多人是靠关系或者走后门混进来的,便大张旗鼓地进行整顿。结果得罪权贵,被诬自杀,祸及张温。为什么会牵连到张温呢?有三个原因。第一,张温和暨艳都是吴郡人。第二,暨艳是张温推荐的。第三,张温和暨艳观点相同,而且过从甚密(数交书疏,闻问往还)。暨艳被逼死,张温也就跟着倒霉(即罪温)。据《三国志·张温传》,事情大概就是这样。

这无疑是冤案。暨艳冤,张温更冤。暨艳帮孙权监督官员、澄清吏治,打击不正之风,怎么就该死呢?张温不过与暨艳来往密切,就更没有罪。然而你看孙权强加在张温身上的罪名,又是“何图凶丑,专挟异心”,又是“察其中间,形态果现”,又是“炫贾国恩,为己形势”,又是“揆其奸心,无所不为”。翻译成现代汉语,就是把穷凶极恶、原形毕露、以权谋私、十恶不赦这些词语都用上了,简直就是恨得咬牙切齿。

孙权为什么这样恨张温?联系到后来的陆逊一案,很容易让人觉得他是仇恨江东士族。但这是不对的。张温确实是吴郡“四大家族”之一,暨艳也是吴郡人。然而张温、暨艳检核三署,整顿吏治,首先得罪的恰恰就是江东士族。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言,通过在三署做郎官而进入东吴政权,正是“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利益所在”。反对张温、暨艳这样做的,比如陆逊、陆瑁、朱据等人,也都属于吴郡“四大家族”。由此可见,张温一案的性质,与陆逊一案并不相同。这一回,孙权反倒是保护江东士族根本利益的。

这就更奇怪了!看来,此案既是冤案又是奇案,因此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就连诸葛亮也觉得不可思议。据《三国志·张温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会稽典录》,诸葛亮听说张温的事,百思不得其解。想了好几天,才恍然大悟说,我明白了!张温这个人,是把是非善恶、清流浊流这些事,看得太明白,分得太清楚(清浊太明,善恶太分)了!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我可以插嘴吗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