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书生傻气 >> 书生傻气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反差 庆余年2:范闲归来时 唐砖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
书生傻气 易中天 -  书生傻气全文阅读 -  书生傻气txt下载 -  书生傻气最新章节

向李辉先生讨教“交规”──论道德批评的原则和底线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一 程序最为重要

实话实说,我在撰写《李辉先生,请勿“飙车”》一文时,其实也曾有过犹豫。因为在不少人看来,李辉先生这回可是做了一件好事。至少,从今往后,谁要再人模狗样地充“大师”,无论是自封还是退居,恐怕都得先考虑一下自己的档案袋里,有没有李辉先生感兴趣的材料了。这确实是很能宽慰人心的。想想也是!这年头,烟是假的,酒是假的,药是假的,奶粉是假的。好不容易出了个“国学大师”,又是假的,则公众之愤怒将如何?原本人五人六的“伪大师”终于被揭发了,则公众之兴奋又如何?

然而让我忧虑的,是在这“嘉年华”般的狂欢中,一些人类文明的基本原则被忘记了。比方说,文怀沙先生的基本人权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尊重?李辉先生的文章发表不久,媒体上就赫然出现了“江湖骗子”之类的字眼。当然,那些狡猾的“标题党”,会虚情假意地打上引号,再加上问号,以规避责任。但他们难道真不知道,那些“看报只看标题”的读者,其实会得出什么结论?要知道,此时此刻,就连一些基本事实,都还没弄清楚呀!

同时被忘记的还有“程序公正”。也就是说,很少有人关心,李辉先生所持的立场是否公正,提供的证据是否确凿,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当,论证的路径是否科学。实际上,由于李辉的“打假”既顺应民心,又一举成功,他的那些“犯规动作”也就无人在意,甚至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了。如果不是何三畏先生出来说话,此案估计也就这样收场。

这就无疑会留下一个隐患,也会带来一个隐忧,即只要“师出有名”,任何人便都可以效法李辉,在公共空间“道德飙车”。因为李辉是“英雄”嘛,因为他赢得了一片喝彩嘛!那么,和尚摸得,我摸不得?李辉做得,我做不得?其结果,势必是你也“质疑”,我也“质疑”;你也“揭短”,我也“揭短”。最后呢?尸横遍野,人人自危。

显然,李辉被媒体打造成“道德勇士”,比文怀沙被打扮成“国学大师”还要恐怖。“伪大师”顶多骗骗不懂事的,“真勇士”却是所向披靡,可以动不动就“手执钢鞭将你打”,无人能够幸免,下一个不知轮到谁。当然,也有不认为李辉先生是“勇士”,并对其动机表示怀疑的。但这,却为我所坚决反对。我认为,批评不能问动机,论事只能看结果。比方说,撞死谭卓的胡斌,难道会有“杀人动机”?当然没有。所以,李辉是不是与文老有“过节”,或者“受人指使”,我根本就不感兴趣。而且,我也坚决反对讨论动机问题,因为那只会造成新一轮的“道德飙车”。我甚至不关心他的结论是否正确,更不关心他倒腾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。我关心的,只是“车速”和“交规”。或者说,只关心他的“质疑”是否做到了“程序公正”,因为程序比结果还重要。

还是打比方吧!闹市区,可不可以开车?可以。所以,在公共空间,也可以进行道德批评。在闹市区开车,能不能问他为什么要到这里来?不能。所以,批评不能问动机。但是,如果他撞了人呢?对不起,必须接受处理。所以,论事只能看结果。至于如何处理,则要看是否违反交通规则。所以,程序比结果更重要。那么,如果一个人在闹市区飙车,被他撞死的,又碰巧是一个在逃的罪犯呢?我们能够因此就称他为“英雄”,不再追究他飙车的责任吗?恐怕不能吧!因为一旦飙车合法,那撞起人来可就不分好坏了。

显然,在公共空间进行道德批评,第一不能问动机,第二应该看结果,第三必须讲程序。而且,“程序公正”还必须高于“实质正义”,因为程序就是“交通规则”。因此,我们需要讨论“交规”问题,我们也必须讨论这个问题。

那么,底线在哪?原则为何?

二 原则必须坚守

第一条,我想应该是“证据确凿”,这也就是“真实原则”。说白了,就是你批评某个人有什么不对,得真有这事才行。这就不是“自己说”或者“有人说”就算数的,得有证据,还得确凿。如果使用了伪证,打假的就会变成造假的;证据不全,也可能制造冤案。那怎样才算“证据确凿”?一是真实,二是可靠,三是全面。比如你要说某人“年龄造假”,就得说清楚三点:造了没有?为什么造?怎么造的?三个方面,都要有证据,一个不能少。

按照这个标准来检视李辉,问题就大了。他指控文怀沙“年龄造假”,第一个问题(造了没有),证据不足;第二个问题(为什么造),只有猜测;第三个问题(怎么造的),完全不知。不要以为手上有一份档案材料的复印件,就是“铁证如山”。实话实说,那只叫“有证据”,不能叫“证据确凿”。陈明远等先生,就提出了不同证据嘛!所以这事只能叫“存疑”,不能叫“定论”,更不能断言文老“造假”。

或许有人会说,道德批评又不是法庭审案,犯得着这么较真吗?没错,法庭不重证据,很可能“草菅人命”。批评不是判刑,多半“草菅”不了。不过,也就是“多半”而已,未必一定不会。2007年7月16日晚,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叫《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,现场千人哭成一片》的帖子。此后,众多媒体也相继做出报道。纸媒与网络,立即骂声一片。然而警方的调查却证明,这是一起“冤假错案”。历史上最毒的后妈,忽然又成了最冤的。真相大白之后,义愤填膺的人都不见了;而那位被冤枉的继母,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。据说,她甚至企图用自杀的方式,来洗清自己的冤屈。知道了这个故事,请问谁还敢说没有确凿证据的道德批评,就一定不会杀人?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