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玉貌绮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爱情公寓之最强败家 风荷举 寒门小福妻 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 
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txt下载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最新章节

六 正义与自强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。义,主要是孟子的范畴。孔子也说“义”,说得还不少,比如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。但孔子一般不把“仁”和“义”并列,搁在一起说是知(智),比如“知(智)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(智)者动,仁者静;知(智)者乐,仁者寿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。孟子则不说仁智,说仁义,比如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”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,比如“亲亲,仁也;敬长,义也”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。这是孟子对儒家思想体系的重大调整。从此以后,中国人就都不讲仁与智,改说仁与义了,比如不能“不仁不义”,比如“你不仁,休怪我不义”等等。这正是孟子的深远影响。

孟子为什么要仁义并举?因为单说仁,有问题。比如孔子说,只有那些“仁人”,才真正能够做到爱憎分明,喜欢该喜欢的,憎恶该憎恶的,叫做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。这当然有道理。问题在于,仁是爱呀!一个充满爱心的人,怎么去憎恶别人呢?说起来总归别扭。还有,仁,是“不忍之心”。对别人不忍,对自己当然也不忍。但是,有些事情,又不能不狠下心来去做,这就需要在道德上有个说法。何况到了孟子的时代,那些“有国者”早就没什么爱心了。整个天下,是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,孟子也就不能不“以义补仁”。这倒也符合老子的推理,“失仁而后义”嘛(请参看本书第三章第四节)!

那么,什么是“义”?

随便举个例子就能明白。比如有个老汉,只有一个儿子,该不该仁,该不该爱?恐怕大家都会说:该!可是,如果这儿子当了汉奸,带着鬼子兵来烧杀掠抢,残害乡亲,又该怎么办?恐怕大家又都会说:大义灭亲嘛!这就全明白了:义与仁,刚好是相反的。仁,是“亲亲”;义,则可以“灭亲”。当然,这里有个前提,就是那家伙罪有应得。所以,义,有两层意思,一是“该”,二是“灭”。合起来,就是“该灭”。

其实,这正是“义”的本义。义,最基本的意思有两个,一是威仪的仪,二是适宜的宜。威仪的仪,本字就是义,单人旁是后加的。它的字形,是一个人,头上有羊角,手中有武器。这个形象,可谓“威风八面”。所以许慎说,“义”就是“己之威仪”(《说文解字》)。同时,它也有一个意思,就是“应该去战斗”。适宜的宜,字形是一块肉放在砧板上,因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、唐兰先生,文化学家庞朴先生,都认为“宜”有“该杀”之意(请参看庞朴《儒家辩证法研究》)。只不过后来杀气没有了,就变成了“适宜”。

这就与“仁”大相径庭,即仁主生,义主杀;仁讲爱,义讲憎。其实我们去看那些与“义”有关的词,比如大义灭亲,见义勇为,义无反顾,舍生取义,其中的“义”,都不能替换为“仁”。所以,孟子讲义,就解决了“仁学”无法回答的问题:那些该死的怎么办?孟子的观点很明确:该杀就杀,不该杀就绝不能杀。“杀一无罪非仁也”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,滥杀无辜是“不仁”。但该杀不杀,则是“不义”。

孟子的这个范畴有道理,也有问题。首先,什么是“义”,什么是“不义”,就说不清楚。我们知道,义,有很多种。比方说,有道义,有仁义,有忠义,有正义,有情义,有侠义。这么多“义”搁在一块,有时候会闹矛盾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说,有一次,郑国和卫国发生战争,两国各有一个顶尖级的射手出场。然而,当他们在战场上相遇时,卫国的射手却发现郑国的射手一动不动。卫国的射手就问,先生为什么不拿起弓来?郑国的射手说,我今天病了,拿不动。这下卫国的射手为难了,因为他是郑国射手学生的学生。用“太老师”教的武艺,去杀不能战斗的“太老师”,显然不义。放弃战斗,背叛国家,同样不义。最后的解决办法是:卫国射手抽出箭来,在车轮子上把箭头敲掉,胡乱射了几箭走人。

孟子讲这个故事,或许是想说明,所谓“义的冲突”是可以解决的。但我看没那么乐观。卫国那个射手的做法可行,是因为“春秋无义战”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战争本身既然无义可言,不战而退也就没什么关系。但如果卫国正义呢?那射手岂不得自己一头撞死?甚至撞死都不行,撞死就不算背义、不算叛国了?大约也只能先杀了“师爷爷”,自己再自杀。不过这样一来,问题就更大。杀了老师的老师,这是“欺师灭祖”;杀了本国的战士(他自己),这是“叛国资敌”;杀一个没有还手能力的老人,这是“乘人之危”;犯了错误又自杀,这是“逃避责任”。请大家想想,一旦遇到这种情况,岂非“左右不是人”?

其实,义的问题很是不少。比如李逵劫法场滥杀无辜,宋江害得秦明等人家破人亡,便都被说成是“义气深重”。后来一起去投降,也被说成是“义”,叫做“忠义”。这就很成问题。所以我认为,孔子的仁,可以大讲特讲,怎么讲都不过分。讲到义,就要格外小心,不能过分强调。强调过分,是很恐怖的。掌握分寸的办法,是把“义”这个概念,锁定在“正义”的范畴。其他某些“义”,尤其是忠义和侠义,讲起来必须慎之又慎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