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玉貌绮年 陪读妈妈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鹦鹉女神之契约 
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易中天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txt下载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最新章节

非法之法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然而,也只是“应该”而已。

表面上看,中国早就有“法”,帝国也从来就有“法”。它有法律(律条),有法典(典籍),有法官(廷尉),有法院(刑部),有法网(皂吏)、有法场(刑场),有法堂(衙门),还有主张“依法治国”的学派(法家),俨然也是“法治之国”。可惜此法非彼法。中国古代的法律,与其说是“法”(约法),不如说是“律”(刑律)。它的主要任务,是规定官民人等但有作奸犯科当如何处置,另外也对民事纠纷提出一些处理方案。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,是不讲的。再说那时也没有“公民”这个概念,只有“臣民”。臣民就是臣服之民。不臣(包括犯上作乱,也包括偷鸡摸狗),就要治罪。要治罪,就要有个尺寸。于是有“法”。显然,依照这样一些刑律来治国,与其说是“法治”,不如说是“律治”。

这就与真正意义上的法和法治相去甚远。真正意义上的法,是“全民约法”,即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全体公民(或其自由自愿选出的代表)通过充分讨论、民主协商和相互妥协,制定一种必须共同遵守的“社会契约”。这样的东西,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从来没有的。邦国时代也好,帝国时代也好,都没有公民,也没有什么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。人与人之间,是人身依附关系。子依附于父,妻依附于夫,下级依附于上级,所有的人都依附于皇帝。皇帝“口衔天宪”,他的话就是法律,哪来的什么“全民约法”?就连刘邦的“约法三章”,也不过是一方定下来由另一方执行的条款,不是双方民主协商的结果,与其说是“约法”,不如说是“规定”。这样的法,当然也只能叫做“非法之法”。

在这样一种条件下,显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。真正的法治有一条原则,就是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。这在帝国时代能做到吗?民告官要先打五十大板,这叫什么“平等”?老百姓到衙门里打官司,要跪在地上听候发落,稍有辩驳就要“掌嘴”,又叫什么“平等”?没错,中国古代是有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的说法。且不说这做不做得到,也不说同时还有“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”,就算做得到,也不能证明那时候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。王子犯法要与庶民同罪,皇帝犯法呢?同罪不同罪?比方说,杀人偿命,借债还钱,皇帝杀人,怎么从不偿命?事实上,皇帝根本就不会犯法,因为他自己就是法律。皇帝杀人也不算犯法,因为那是代表国家。“朕即国家”,“朕即法律”,那还要法律干什么?所以中国古代许多法律法典,都不过一纸具文,顶多也就是用来对付老百姓,打发书呆子。这样的制度如果也能叫“法治”,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

实际上,中国法家的开山鼻祖管仲早就一语道破天机。《管子·任法》说:“法者天下之至道也,圣君之实用也。”头一句倒很像话,好像是主张法治,而且把“法”提到很高的地位。但接下来就露了马脚。原来这个至高无上的“法”,其实不过是让君王们用着方便顺手的(圣君之实用也)。于是,人与法,就有三种关系。有立法的,管仲称之为“生法”;有执法的,管仲称之为“守法”;还有受制于法的,管仲称之为“法于法”。立法的是君王(生法者君也),执法的是官员(守法者臣也),受制于法的是民众(法于法者民也)。如果无论什么人(君臣上下贵贱),都能有法律意识,遵从法律,依法办事(皆从法),那就是治世。

那么,这个“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”,岂不就是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吗?否!所谓“皆从法”,是说君主有权力立法,官员有义务守法,也有权力执法,民众则有义务老老实实地受制于法。显然,在管仲等人的“法”面前,君臣官民是不平等的。君王只有权利没有义务,民众只有义务没有权利,官员则介乎二者之间,对民众有一点“权”,对君王则只有“义”。当然,要说君王一点义务都没有,也不客观。君王也是有义务的,那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立的“法”来治国,不要说话不算话,自己定的规矩也不照办,更不要一点规矩都不讲,如此而已。可见虽云“皆从法”,但怎么“从”,并不一样;“从”什么,也不一样。民众之所“从”,是“君王之法”;君王之所“从”,则是“自立之法”。这难道也叫“平等”?

事实上,中国古代的“法”,历来就被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称作“王法”,即帝王实施专政之法。也就是说,作为依靠公共权力和法律规定来管理社会、处理事务的成熟国家,帝国更看重的是权力,而不是法律。他们的“法律”,只是为了保证权力的行使没有障碍,顶多要求统治者在行使权力时有个章程,能“规范行使”(从法)而已。这样的“法”,与其说是法律,不如说是规矩、尺度、律条、纲纪。此其一。

第二,这些“法”既然是“王之法”,当然就不是“民之法”,也不会考虑其中要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。那些“生法者”要考虑的,是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和权力;更关心的,是如何镇压反叛,惩治不臣。因此他们对“刑法”的兴趣,要远远大于“民法”。如果说有什么“民法”的话,在他们眼里也不过“治民之法”;而所谓“司法”则不过是“听狱”,甚至只是他们敲诈勒索的机会。既然如此,那些只被威慑恐吓却不受任何保护的民众,他们对待这些“治民之法”的态度,也就会像他们对待官府一样,只能是避之唯恐不及。

然而就连这样的“法”,也被认为不可靠。孔子说,用政令引导,用刑律规范,人民不敢犯罪,却不知廉耻(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)。用道德来引导,用礼仪来规范(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),则既知廉耻,又愿归服,即“有耻且格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。因此即便立法,也得把道德和礼仪写进去,并作为纲领和根本(比如唐律开宗明义即云“德礼为政教之本,刑法为政教之用”)。也就是说,德治为本,法治为末,礼为法纲,律为法目。显然,法治和人治都不被认可。德治,才是帝国及其思想家所主张的。

那么,帝国的“德治”又如何呢?

喜欢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请大家收藏:(m.bxwx.co)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我可以插嘴吗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