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神话纪元,我进化成了恒星级巨兽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重生80年代 我家上司又挂了 活着(葛优、巩俐主演) 画怖 老太太混现代[古穿今] 那年华娱 
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易中天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txt下载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最新章节

来者不善与徒劳无益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然而由此引起的震荡却是颠覆性的。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都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、二千年帝国史的“天朝大国”,竟然打不过一个远隔重洋万里而来的“蕞尔岛夷”(英国)?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,我们还可以自欺欺人地说这不过“偶尔失误”,或自我安慰说因为对方“船坚炮利”;那么,甲午战争之后,我们就完全无法自我辩解自圆其说了。因为这一次我们船也坚炮也利,而对方则是更加不足挂齿的“蕞尔岛夷”(日本),是向来在我堂堂中华面前俯首称臣、顶礼膜拜有加的。更让中国人愤愤不平忍无可忍的是,1895年签订《马关条约》时“倭寇”的索赔数额,竟是当年“英夷”签订《南京条约》时索要的十三倍!

结论也只能是一个,即人家技术先进,制度更先进。而且,技术先进,是因为制度先进。否则,“蕞尔岛夷”日本怎么会后来居上,不但战胜了我“天朝大国”,还战胜了同为“泱泱大国”的俄罗斯?就因为他们进行了明治维新,实行了宪政!

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言,清王朝的民族和民生都不是问题,至少不是大问题。真正成问题的,是民权。我们知道,不讲民权,是帝国制度之根本,也是帝国制度之通则。历代王朝之败,也均不在民权,而在民族(如元)或民生(如秦、汉、隋、唐),要不然就在军事(如宋)或政治(如晋)。清的情况却不同。借用柳宗元的话说,清之亡有如周之亡,其失在于制(制度),不在于政(政治、政策、行政)。也就是说,清之败,不是王朝之败(一个王朝战胜另一个王朝),而是制度之败(一种制度战胜另一种制度),也是潮流之败。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:“世界潮流,由神权流到君权,由君权流到民权;现在到了民权,便没有办法可以反抗。”(《孙中山选集》第706页)于是,不讲民权的政权便败给了讲民权的国家,尽管它在镇压国内反抗力量(如太平天国)时还是有招架之功的。

这个打击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实在是太大了。它不但没有还手之力,而且没有自救之路。因为大清王朝是与帝国制度同生死共命运的,根本就俱为一体。帝国制度是其里,清王朝是其表。帝国制度如不该亡,则大清不亡。大清既亡,帝国制度也就必死无疑了。

清之败既然在于制度,则救亡之路便唯在改制,即变专政为宪政。对此,无论是以康有为、梁启超为代表的“立宪派”,还是以孙中山、宋教仁为代表“革命派”,均观点一致,并无分歧。不同之处仅仅在于,所谓“改制”,是应该通过维新来实现,还是应该通过革命来进行;改制以后的国家,是应该实行君宪(君主立宪),还是应该走向共和(推翻帝制)。康、梁是主张君宪的,这就甚至与朝中比较开明或明智的当权派不乏相通之处,只不过后者更倾向于“实君共和”,而不是康、梁主张的“虚君共和”。于是有1898年的戊戌变法、百日维新,有1906年的“预备立宪”和1908年的“承诺立宪”。而且,自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,短短一百零三天内,朝廷颁诏三十多道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各领域全面推行改革,决心不可谓不大。

然而,尽管改革是大势所趋,救亡是国人共识,但对于救什么,却有不同的理解。爱国志士要救的是国家之亡、民族之亡,大清朝廷要救的却是政权之亡、皇室之亡。因此,当改革危及其自身利益时,当权者没有片刻犹豫就把自己从改革派变成了顽固派。

改革失败了,六君子血洒街头,立宪派如鸟兽散。这一点都不奇怪。因为尽管集权不等于专制,专制不等于独裁,但帝国制度发展到明清已是专制制度,这两个王朝也都是专制政权。对于专制制度和专制政权而言,实行宪政无异于自杀,康、梁们的努力便注定是徒劳。尽管在“庚子之变”的刺激下,改革和变法又旧话重提,但已风光不再,机会不再。戊戌变法的出尔反尔,《辛丑条约》的丧权辱国,已使清廷的威望丧失殆尽。人们对这个王朝不再抱有希望,各种试图取而代之的力量在暗中集结,跃跃欲试。帮派、会党、商界、社团,各怀主张当仁不让;尾大不掉的封疆大吏们则心怀鬼胎,见风使舵,“藉人民之后援以抵制中央”。他们甚至站在民众一边与朝廷对抗(比如1909年爆发的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活动,就受到地方督抚的默许和支持)。就连帝国派出的公费留学生,不少也变成了帝国的掘墓人,积极参加革命组织,宣传革命主张。朝廷勉强做出的改革姿态,显然已不能满足民意。

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,也使原本只有一线生机的变法维新事业雪上加霜。光绪是改革派,慈禧是女强人;前者有开明形象(有号召力),后者有丰富经验(有威慑力),因此尚能维持,甚至给人指望。接手的两个人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——隆裕是典型的妇道人家,懦弱无能,毫无主见;载沣是地道的平庸之辈,倒行逆施,鼠目寸光(比如竟于1911年5月抛出极其不得人心的“皇族内阁”)。更可笑的是,面对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,他们竟采取能拖就拖的无赖政策,以为只要拖延抵赖,就能蒙混过关。拖到1908年,面对如火如荼的立宪运动,才勉强承诺1917年正式立宪,居然还想再拖九年。他们不知道,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。大限一到,机会全无。1911年10月10日,来不及等到清廷兑现其立宪的诺言,革命就爆发了。爱新觉罗家族失去了最后一次救国也自救的机会——如果“君宪”成功,他们至少还能保住一个大清帝国的国号,以及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称号。

说起这段历史,人们常常扼腕叹息于维新党人的书生意气、光绪皇帝的软弱无能,愤愤不平于保守势力的冥顽不化、慈禧太后的独断专行。其实根本的原因,还在于大清王朝赖以存在的那种集权、专制、独裁的制度,与共和、民主、宪政是格格不入的。它的变革,实属无奈,也无法从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。我们知道,任何变革,都只能在历史传统和现存条件下进行。脱离传统和现实的移植,势必水土不服,难以成活,清末民初便是如此。可以说,正是这一传统的阙如,以及两种制度、文化、传统的格格不入,不但使维新变法胎死腹中,而且使共和的历程一波三折,一误再误。

喜欢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请大家收藏:(m.bxwx.co)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我可以插嘴吗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