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上) >>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玉貌绮年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风荷举 寒门小福妻 寸步难行 
品三国(上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上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上)最新章节

第十五集慧眼所见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正如刘备是一个谜,诸葛亮也是一个谜。他似乎是上帝专为刘备准备的人才,他也似乎一直就在等待刘备的召唤。那么,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他为什么对刘备情有独钟,他在刘备身上又究竟看到了什么?

上一集我们说到,当各路英雄纷纷登场,各方谋士也纷纷出山的时候,诸葛亮却一直蛰伏在隆中,并不急于一展风采。他似乎在静悄悄地等待着刘备的召唤。在众多的诸侯中,他也最看好刘备。那么,刘备又有什么打动了他,他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刘备呢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必须先看看青年时代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,而且是一个帅哥。陈寿的《上〈诸葛亮集〉表》说他“少有逸群之才,英霸之气,身长八尺,容貌甚伟,时人异焉”。他的身世,史书上的记载不是很多。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孤儿,由从父(从音纵zòng,从父即叔父)诸葛玄抚养成人。诸葛玄和刘表有旧,诸葛亮也就跟着到了荆州。诸葛玄去世后,诸葛亮便“躬耕垄亩”于隆中。隆中这个地方,一直有襄阳、南阳之争。据说清代有个名叫顾嘉衡的,是襄阳人,却被派到南阳做知府。于是南阳人就让这个身为南阳知府的襄阳人表态,说清楚隆中到底在襄阳还是在南阳。顾大人两边都不能得罪,没有办法,只好撰得一联云:“心在朝廷,原无论先主后主;名高天下,何必辨襄阳南阳”,算是摆平了这场“官司”。其实隆中地理位置在襄阳城外二十里,行政区域却属于南阳郡的邓县,所以说襄阳、南阳都对。何况当时襄阳、南阳都属于荆州,也原本就没有问题。

诸葛亮到了隆中以后,过着一边劳动一边读书的耕读生活。用他自己在《出师表》中的话说,就是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。这里面,“苟全性命”、“不求闻达”云云,恐怕只能看作套话;“躬耕于南阳”则大约是实,但未必是自食其力,要靠种田来维持生计,不过参加一些农业劳动而已。这在当时,甚至也是一种“雅事”,不能视为身份。比如嵇康,是喜欢打铁的,难道就是铁匠?诸葛亮也肯定种过地,却未必就是农民。当然,诸葛亮是把耕耘垄亩看作闲来雅兴,还是谋生手段,我们已无法断定。但相信不管哪一种情况,他的劳作一定很认真。诸葛亮是一个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人。直到他位居丞相,仍然事必躬亲,亲力亲为,说不定就是他“躬耕于南阳”时养成的习惯。

诸葛亮读书却很马虎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说,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“务于精熟”,惟独他自己“观其大略”而已。这其实是会读书。实际上,一个人如果不做学问,像陶渊明那样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就是对的。所谓“不求甚解”,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;而所谓“观其大略”,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。一个大气的读书人,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,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,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。

除了耕作和读书,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。一是喜欢“抱膝长啸”(此为《魏略》所云),二是“好为《梁父吟》”(此为本传所云)。啸,大约是一种气功导引之术;《梁父吟》,则是一种悲凉的葬歌,或者由葬歌发展而来的乐府诗。这两条记录加在一起,我们就知道青年时代的诸葛亮,心中充满了一种慷慨悲凉之气。这长啸,这诗歌,应该寄托了他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和悲悯情怀。

这其实就是典型的“士人”了。一个“士”,尤其是一个“国士”,是必须以天下为己任的。当然,光有这志向不行,还得有能力和条件。诸葛亮就既有志向,又有能力和条件。“每自比管仲、乐毅”,就是有志向的证明;他后来治国家,平天下,定乾坤,就是有能力的证明。至于条件,也是有的,而且应该说很好。

首先,诸葛亮有一个好背景。我们知道,诸葛家族并非寻常百姓,其先祖诸葛丰是当过司隶校尉的。司隶校尉位高权重,在西汉位列三公之下、九卿之上,在东汉则与尚书令、御史中丞号为“三独坐”。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当过郡丞,叔叔诸葛玄当过太守,所以诸葛亮也是“干部子弟”。官场的事情,他应该是知道一些的。官场的关系,也应该是有一些的。

事实上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。他的岳母和刘表的后妻是亲姐妹,都是蔡讽的女儿,蔡瑁的姐姐。这样算下来,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,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,诸葛亮本人则是蔡家的外孙女婿。刘表是荆州长官,蔡家是襄阳望族,蔡瑁是刘表亲信,诸葛亮有这样的政治资源,难道不是条件甚好吗?

说来诸葛亮的这门亲事也是一段佳话。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,也是当时的名士。这个人是很看好诸葛亮的,便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他。黄承彦对诸葛亮说,我有一个女儿,人长得很丑,但很有才华,你愿意娶她吗?诸葛亮同意,黄承彦立即就用车子把丑女送了过去。这事史家也有不同看法。有人认为黄承彦的说法是谦词,其实不丑。也有人认为黄承彦这样说是考验诸葛亮,看他是重色还是重才。但我认为黄女应该是丑的。第一,有黄承彦自己的说法为证:“身有丑女,黄头黑色。”如果是谦词,不会说得这么具体,何况“才堪相配”一词也并不谦虚。第二,有别人的反应为证。据记载此事的《襄阳记》说:“时人以为笑乐,乡里为之谚曰:莫作孔明择妇,正得阿承丑女。”可见黄女之丑,是众所周知的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