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上) >>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玉貌绮年 庆余年 在人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风荷举 寒门小福妻 
品三国(上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上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上)最新章节

第二十三集中流砥柱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,孙权审时度势反复掂量,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。但是,进行这样一场风险很大的战争,不能不探讨军事上的可能性。那么,是谁为孙权做了可行性分析,孙权最后又是怎样决策和部署的呢?

上一集我们讲到,鲁肃向孙权直陈利害,一针见血地指出“将军迎操,欲安所归”,从而使孙权下定对抗曹操的决心。但鲁肃只是帮孙权算清了政治账,并没有帮孙权算军事账,而这个问题同样重要。鲁肃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,因此他建议孙权立即召回正在去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)途中的周瑜。周瑜接到命令后,也立即回到了柴桑。

这件事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有明确记载,原文是“时周瑜受使至鄱阳,肃劝追召瑜还”。但《周瑜传》没有这么说,而是说孙权召开紧急会议,大家都主张投降,遭到周瑜痛斥。为此,裴松之在为《周瑜传》作注的时候,很替鲁肃打抱不平。裴松之说,首先提出要抵抗曹操的,其实是鲁肃(建计拒曹公,实始鲁肃),周瑜的观点不过和鲁肃正好相同罢了(与肃暗同),这才能够“共成大勋”。可是《周瑜传》对鲁肃在前的谋划只字不提,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周瑜“独言抗拒之计”,只怕是故意要抹杀鲁肃的功劳(殆为攘肃之善也)。

裴松之这话可能说得重了一点。陈寿那样写,倒未必是要“攘肃之善”,只不过惜墨如金,不想重复记载而已,否则就不会有《鲁肃传》里那几句话了。同样,周瑜的观点,也未必是“与肃暗同”,只怕是“明同”,否则鲁肃就不会建议孙权召回周瑜了。如果周瑜和张昭他们一样,也是个投降派,鲁肃把他请回来,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?鲁肃没有那么蠢。

这样看来,《三国演义》里面那场“智激周瑜”的戏,就未免滑稽可笑而且荒诞不经了。按照《三国演义》的说法,第一,建议召回周瑜的不是鲁肃,而是所谓“吴国太”的主意。第二,周瑜也不是孙权召回的,而是自己回来的,是周瑜得到了曹军东进的消息,立即往回赶,结果“使者未发,周瑜已先到”。第三,周瑜回到柴桑后,并没有马上去见孙权,而是先见了东吴的文臣武将,后见了诸葛亮,第二天清晨才见到孙权。第四,周瑜和这些人见面时,态度极其暧昧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等到众人辞去,却又“冷笑不止”。第五,周瑜和诸葛亮见面时,大唱投降论调,弄得鲁肃一头雾水,直到诸葛亮扯出什么“揽二乔与东南兮”的所谓《铜雀台赋》,周瑜才跳将起来,原形毕露,也才有第二天会议上力主抵抗的慷慨陈词。这就是所谓“孔明用智激周瑜,孙权决计破曹操”。

这里面显然有太多的虚构和戏说。比如“吴国太”,就是编出来的。所谓“吴国太”,乃是吴夫人的妹妹,和吴夫人一起嫁给了孙坚。这事于史无据,似乎也不大可能。据《三国志·吴夫人传》,当年孙坚见吴夫人(这时应该叫吴姑娘)才貌双全,打算向她求婚;而女方家族则“嫌坚轻狡”,准备拒绝,弄得孙坚又羞又恨。吴姑娘便说,何必为了一个小女子惹出祸端来呢?如果所嫁非人,那也是命啊!吴家这才把她嫁给了孙坚。请大家想想,就连吴夫人自己,吴家原本都是不想嫁的,怎么可能再搭上一个吴妹妹?

那么,为什么会凭空冒出一个“吴国太”来呢?原来《三国演义》对孙权的决策过程另有一套说法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和第四十四回说,鲁肃和诸葛亮回到柴桑后,鲁肃请诸葛亮在宾馆休息,自己先去见孙权。正好孙权和众人在讨论曹操的来信,大家都主张投降,只有鲁肃持反对意见。也就是说,鲁肃和孙权谈话,在孙权与诸葛亮谈话之前。这个顺序和《资治通鉴》不同,但显然合理得多。

问题是,《三国演义》是要拔高诸葛亮的。为了拔高诸葛亮,就得贬低鲁肃,也就必须淡化鲁肃谈话的意义,更不能让鲁肃立即成功。所以,孙权虽然赞成鲁肃,却仍有疑问。于是鲁肃便建议孙权和诸葛亮谈,因此有了诸葛亮的“舌战群儒”,也有了诸葛亮和孙权的谈话。谈完以后,孙权对诸葛亮说:“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吾意已决,更无他疑。即日商议起兵,共灭曹操。”这样一来,说服孙权的功劳,就是诸葛亮的了。

但是,这时周瑜还没有出场啊!周瑜的作用,也不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呀!于是《三国演义》便安排了这样的情节:孙权表态的消息传出,张昭等人都说中了孔明把东吴拖下水的奸计,又去游说孙权,孙权又犹豫起来。这个时候,鲁肃再来说什么,就没有用了。因为鲁肃这时已经有了“里通外国”的嫌疑,没有了公信力。何况,为了拔高诸葛亮,鲁肃在罗贯中的笔下已经定位为忠厚老实没有用的人,出不了这主意。这就要另找人说,而且得有一个说法。孙策的遗言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”,就是最好的说法。这话据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九回说,是孙策对吴夫人说的,孙权也知道。问题是此刻孙权自己想不起来,张昭来说也不合适,吴夫人又早在建安七年或者十二年去世(历史上有两种说法),也就只好给她编出一个妹妹吴国太来。当然,这位吴国太还有一个作用,那就是“佛寺看新郎”(第五十四回),充当孙权嫁妹时女方的家长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