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下) >>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在人间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陪读妈妈 诛仙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急不可待 
品三国(下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下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下)最新章节

第三十九集痛失臂膀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正如李严之废疑窦丛生,马谡之死也是一个谜。关于马谡的下落,《三国志》有三种不同记载;对于诸葛亮的“挥泪斩马谡”,历史上也有不同的意见。那么,诸葛亮为什么要断然处置马谡,又为什么会一再流泪?在他“戮谡以谢众”的背后,除了严明军纪和执法如山以外,还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呢?

上一集我们讲了李严之废,这一集我们讲马谡之死。

马谡的故事,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。演义有“挥泪斩马谡”,京剧有“失街亭”、“空城计”、“斩马谡”,合称“失空斩”,是久演不衰的折子戏。无论小说还是戏剧,从艺术的角度讲都非常精彩。但要说历史真相,却很麻烦。就连街亭战败之后,马谡是死是活,都说不清。我们知道,《三国志》一书中,马谡是没有传的。马谡的结局,只能到别人的传里面去找,而《三国志》的相关记载却说法不一。《诸葛亮传》说,诸葛亮还军汉中后,便“戮谡以谢众”。《王平传》也说“丞相亮既诛马谡”。依此说,马谡系为诸葛亮所杀。《马良传》则说“亮进无所据,退军还汉中。谡下狱物故,亮为之流涕”。依此说,马谡是下了大狱,死在狱中。《向朗传》的说法就更不一样,道是“谡逃亡,朗知情不举,亮恨之,免官还成都”。按照这个说法,马谡竟是跑了,还连累他的好朋友向朗罢了官。同是一个人(陈寿),同是一本书(《三国志》),就有三种说法。治史之难,由此可见一斑。

那么,马谡到底怎么样了?是跑了、杀了,还是死于狱中?

我认为可以说是被杀了。因为《诸葛亮传》的记载不会错,而其他三传的说法也可以统一。事实上,所谓“戮谡以谢众”,也可以是判处死刑,不一定就是验明正身,绑赴刑场,斩首示众。这样一来,就好解释了。比方说,有人就认为事情是这样的:诸葛亮判处马谡死刑(戮谡以谢众),马谡闻讯逃跑(谡逃亡),又被抓回来关进大狱,还没来得及执行就死了(下狱物故)。不过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。因为据《三国志·马良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,马谡临终前曾上书诸葛亮,说明公看待马谡就像看待亲生儿子,马谡尊敬明公就像尊敬父亲。因此,请明公像大舜处置治水不力的鲧那样处置马谡(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),不负我们恩犹父子的深情(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)。这样,我马谡就算是死,也没有遗憾了(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)。马谡的态度既然如此,怎么可能在被捕后逃亡?

不过,马谡不大可能在被捕后逃亡,并不等于说他不会跑。因为他还可能在被捕前逃亡。大家想想,马谡写这封信是在什么时候?《襄阳记》说是“临终”,也就是下了大狱被判死刑之后了。此前,作为一个败军之将,出于本能拔腿就跑,也并非不可能。如此看来,事情可能是这样的:马谡丢失街亭后,曾经逃跑(谡逃亡),但后来被抓获,或者自首。马谡自知罪不可赎,便上书丞相,表示“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”。诸葛亮也依法宣布判处马谡死刑,以谢国人(戮谡以谢众)。只不过,未及执行,马谡就死在狱中(下狱物故)。

这一猜测,比前面那个说法可能合理一些,马马虎虎讲得过去。当然,这里面仍然缺失一些环节,比如马谡究竟是被捕还是自首,就没有材料可以证明。他的逃亡是在被判死刑之前还是之后,也不能确定。但不管怎么说,诸葛亮下达了死刑命令,大约总是事实。这也是有旁证的。仍据前引《襄阳记》,马谡死后,蒋琬到了汉中,对诸葛亮说,现在天下尚未安定,正是用人之时。这个时候,杀这样杰出的人才实在太可惜(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,岂不惜乎)。诸葛亮听了蒋琬的话,流着眼泪说了一番不得不杀的理由。如果诸葛亮并未杀马谡,就用不着做这番解释。由此可见,无论马谡是死在刑场,还是死在狱中,都是被诸葛亮判了死刑的,所以《诸葛亮传》才说诸葛亮“戮谡以谢众”,《王平传》也才说“丞相亮既诛马谡”。因此,只要不钻牛角尖,“挥泪斩马谡”的说法完全可以成立。

于是,我们就有了两个问题。第一,马谡该不该杀?第二,诸葛亮想不想杀?

先说该不该杀。这个问题,当时就有争论,后来也众说纷纭。比如蒋琬,就认为不该杀。东晋历史学家习凿齿就更是发表了长篇大论,甚至认为诸葛亮不能战胜曹魏,原因就在于此(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,岂不宜哉)。习凿齿说,蜀汉原本弱小(僻陋一方),人才又很稀缺(才少上国),居然还“杀其俊杰”!如此用人,要想成就大业,岂不是太困难了吗(将以成业,不亦难乎)?因此习凿齿说,诸葛亮在对待马谡的问题上,实在很难说是明智的(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)。

蒋琬是诸葛亮的亲信,习凿齿则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曹操定为“篡逆”,主张以蜀汉为正统的人。他们对诸葛亮并无偏见,却都批评不该杀马谡,这就值得思考。事实上,在战争年代,将领是轻易杀不得的。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,而人才是制胜的法宝。如果打了败仗就该杀,请问有多少人可供你杀?何况你这边杀掉一个人才,敌人那边就增加一分胜算,岂非亲痛仇快?这其实也正是蒋琬和习凿齿要批评诸葛亮的原因。比如蒋琬就说“楚杀得臣,然后文公喜可知也”,习凿齿也说“楚成暗得臣之益己,故杀之以重败”。蒋琬和习凿齿讲的是同一个典故,就是楚晋城濮之战,故事记载在《春秋》和《左传》的僖公二十八年。故事里面的人物--得臣,又叫子玉,是当时的楚军统帅。这一仗,楚国是打败了的。战败以后,楚成王就派使节去对得臣说,阁下要是回到封地,不知父老乡亲会怎么样(大夫若入,其若申、息之老何)?这意思如杜预的《集解》所云,是“何以见其父老”。得臣没有办法,只好自杀。但得臣虽然自杀,却是成王所逼,因此《春秋》说“楚杀其大夫得臣”。这下子敌人高兴了(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),楚国这边则如习凿齿所说,是加重了失败(重败)。蒋琬和习凿齿讲这个故事,意思也很清楚:楚成王杀得臣,晋侯喜出望外;诸葛亮杀马谡,曹魏方面难道就不会拍手称快?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