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玉貌绮年 在人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风荷举 寒门小福妻 寸步难行 
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txt下载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最新章节

三 老子与庄子(1/3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现在讲老子和庄子。

老子和庄子不好讲。我读《老子》这本书,感受只有三个字:老、大、难。我们知道,老子并不姓老,也不以老为氏。他叫“老子”,是因为活得长。司马迁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,甚至两百多岁(《老子韩非列传》)。东晋葛洪的《道德经序》则说“老子生而皓首”,也就是一生下来就满头白发。这当然都不可能。何况司马迁说的那个老子,是否就是《老子》一书的作者,也不一定。我的看法,多半不是。大约春秋晚期,确实有一个人,被大家叫做“老子”,也就是“老先生”。这位老先生很有智慧,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。后来,他离开了中原地区,不知所终。留没留下著作呢?可能没留,也可能留了,但失传,或者只留下片断。不过即便没有著作,言论总归会留下一些,口口相传。于是,到战国时期,杨朱之后,庄子之前,又有一个人,或者几个人,也是很有智慧的,便在这些只言片语的基础上,既编又著,整理出一本书,声称作者是“老先生”,这就是《老子》。为什么要用“老子”的名义?也有两种可能,一是“借壳上市”,二是“倚老卖老”。毕竟,此前确实有过一位老先生,此书的思想与这位老先生也颇多关联,那就说是老先生写的好了。更何况,这本书表达的,正是一个古老民族少年老成的智慧。用李零先生的话说,就是一种“老辣的智慧”(《人往低处走》)。叫做《老子》(老先生),岂非名副其实?这就是“老”。

再说“大”。《老子》这本书,虽然只有五千字,含金量却非常之高。即便不是“一句顶一万句”,一千句是顶得上的。其中讲到的内容,也遍及哲学、美学、心理学、政治学、伦理学,甚至军事学。所以陈鼓应先生说,老子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,只要我们把桶放下去,就一定满载而归(《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》)。这虽然是借用尼采的话(还被我做了修改),但用于老子,十分合适。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,人们就从老子那里看到了不同的东西,比如庄子看到了人生态度,韩非看到了帝王之术。再往后,又有人从庄子那里看到了艺术规律。这就是“大”。又老又大,再加上不好读,也就“难”。

不过,老子(也包括庄子)虽然无比丰富,却可以拎出一条基本线索,这就是“人生哲学”。这也正是他们与墨子的区别,即墨子关注社会,老庄关注人生。庄子的种种故事、寓言、想象,固然都围绕着这个主题;老子的宇宙论和政治学,也都最终落实到这里(请参看徐复观《中国人性论史》)。因此,读老庄,就是读人生,读人生哲学。如果说有什么不同,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(老子),一个偏于人生态度(庄子)。

那就先说老子。

老子的人生智慧是什么?不妨与进化论做比较。进化论怎么说?天择物竞,适者生存。老子呢?天择物竞,弱者生存。有个故事,许多古书(《说苑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孔子家语》)都讲过,这里说《太平御览》的版本。这故事说,老子有个老师。叫商容。这个商容,也“不知何许人也”,大约是比老子还要智慧的人吧!商容病重时,老子去看他。老子说,先生有没有什么遗言要教导学生的呢?商容问:经过故乡要下车,明白吗?老子说,是不是不要忘本?商容又问:经过大树要趋行,明白吗?老子说,是不是应该敬老?商容又张开自己的嘴巴说,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?老子说,在。商容又问,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?老子说,不在了。商容再问:你明白了吗?老子说,是不是刚硬的就灭亡,柔弱的就存活(非谓刚亡而弱存乎)?商容笑着说,嘻嘻!所有的道理都在这里了(天下事尽矣)!

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记载在《老子》一书中,是真是假也不清楚,但确实能代表老子的思想。因为《老子》一书从头到尾,都是讲弱者的生存。老子一再说,不要以为强大的就强大,弱小的就弱小。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?水。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?还是水(《老子·七十八章》)。所以,最弱小的,其实是最强大的;最坚强的,其实是最脆弱的。想想看,一个人,什么时候最软,活着的时候。什么时候最硬,死了以后。可见“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”(《老子·七十六章》)。因此,那些争先恐后的,没有一个不失败;那些巧取豪夺的,没有一个不输光(《老子·二十九章》);只有那些与世无争的,才最安全,也才最丰富,简直就应有尽有。道理很简单:正因为他们不争,所以没人争得过他们,这就叫“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(《老子·六十六章》)。请大家想想,这难道不是说给弱者听的吗?

所以老子一再说:弱一点好,软一点好,柔一点好,凡事往后靠一点好。韩非写过一篇文章,叫《喻老》,讲了许多故事来说明老子的观点。其中有一个,讲的是楚庄王与孙叔敖的事。楚庄王,是春秋五霸之一;孙叔敖,则是帮助庄王成就霸业的功臣。但是这个功臣,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。据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》,孙叔敖临终时,把儿子叫到跟前,嘱咐他说:老爸生前,多次谢绝了大王的封赏。我死之后,大王一定会给你加封,而你是谢绝不了的。这样吧,你就挑一块最差的。孙叔敖的儿子果真按照他爸的嘱咐去做,结果怎么样呢?按照楚国的政策,功臣的封地,两代以后就要收回,只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延续了好几代。为什么?就因为他那块地太差了,鬼都不要。于是韩非说,这就是老子所谓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”(《老子·第五十四章》)啊!也就是说,善于建树的,动摇不了;善于把持的,不会丢失。那么,怎样才叫做善于建树、善于把持呢?选择谁都不稀罕的。比方说,讨老婆,挑个长得丑的,保证跑不掉。你要弄个绝代佳人,嘿嘿,她“红杏出墙”了!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